您现在的位置: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2017国考申论热点:舆论主体客体、本体、载体
发布时间:2023-10-31作者:青鸾传媒来源:青鸾传媒点击:48
【关键词】主流媒体; 舆论引导; 媒体整合; 新技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给舆论格局带来深刻变化。 新技术条件下,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充分发挥舆论压舱石、社会粘合剂、价值风向标的作用新媒体公关传播策略,逐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主流舆论格局,并把对内对外宣传结合起来,从而巩固全党和国家的力量? 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已成为亟待探讨的时代命题。
新科技条件下主流舆论面临现实挑战
通常,我们将舆情的四要素划分为舆情主体、舆情客体、舆情本体和舆情载体。 舆情主体是指舆情的发布者。 舆论本体是公众对现实社会以及社会各种现象和问题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感表达的总和。 舆论客体是指主体所讨论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舆论载体是传播舆论的媒介。 新技术条件下,舆论的主体、客体、本体、载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流舆论面临现实挑战。
在舆论主体方面,新技术让“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对传统主流媒体通过控制传播渠道形成的主流舆论主体提出了重大挑战。 互联网平台开始承载海量舆论。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2017年至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在此期间自媒体平台对社会保障、经济民生、文化、体育、科普等领域事件的传播和扩散能力技术、事故和灾难不断增加,网友们对他们发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由此引发的舆论事件,传播得比多家报纸和新闻网站还广。 传统主流媒体舆论主导地位的削弱,给主流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从舆论本体来看,新技术条件下,全员媒体让舆论市场得以形成并呈现在公众面前。 不同主体认知、立场和利益诉求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复杂性。 从数量上看,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只是全媒体时代多元化舆论的一部分。 能否成为社会主流舆论,取决于它对其他话题和事件的影响。 同时,舆论本身也夹杂着理性与非理性的成分,新技术造就了大量的网络群体、圈子、社区、平台等群体舆论场,凸显了舆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网络舆论与“战后”“真实”等非理性特征凸显,对崇尚“理性客观”的主流舆论构成挑战。
从舆论对象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技术使复杂的国内外现实问题成为公众舆论的主题。 “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成为潜在风险。 喧嚣之中,信息不一致,真假难辨。 舆论呈现碎片化、无序性,消解主流舆论的噪音增多。 中外舆论互动的可能性更多,国际舆论的对抗更加激烈和尖锐。 主流媒体从能够主动设定有限议程来引领舆论,转变为常常被动应对不确定的舆论热点。
在舆论载体方面,新技术拓宽了媒体的边界。 在人与机器的共生中,一切都是媒体,舆论的载体不再局限于传统主流媒体。 互联网商务平台承载着大量舆论主体和主体,成为互联网传播的主要渠道。 “渠道中断”、“渠道失灵”成为主流话语传播的最大“痛点”。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渠道的缺失意味着无法有效链接受众、联系群众; 没有平台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话语权,无法有效引导舆论。 主流媒体迫切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在重塑的舆论格局中占据自己的生态位。
加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必须做好顶层设计
新技术的发展给国内外主流舆论和媒体带来巨大挑战。 虽然主流媒体只是多元舆论主体之一,发表的内容可能只占海量社会舆论的一部分,但它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责任和使命,对于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在喧闹的舆论场中积极引导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 及时回应热点事件,澄清事实,驳斥谬论; 沟通党心、人民心,凝聚广泛共识;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多彩、立体、自信的中国形象。 同时,主流舆论引导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正面报道典型人物“符号化”、“简单化”、“低级红色”; 对热点事件的报道漏报或漏报,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价值观引导存在错误,意见响应不力,甚至引导方向错误; 对疑惑和困惑的回答笼统,缺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解释和指导; 对外传播受众针对性不强,国际传播效果不高。
新技术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要完成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力量的任务。 要重新审视主流舆论面临的挑战和主流媒体必须发挥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占领信息传播和舆论。 制高点指导。
坚持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公益性。 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出发,确保公共财政对主流媒体的合理投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压舱石、社会粘合剂、价值风向标作用,不受市场因素驱动。 和干扰。 同时,要在全社会树立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共识,引导形成既尊重个人合理诉求又尊重个人合理诉求的策略。着眼社会大局、国家长远发展、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 营造最大同心圆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媒介素养和科学舆论素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方针。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开放报纸”的优良传统,将宣传议程与舆论热点结合起来,利用好开放的互联网平台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用丰富生动的做法呈现全面、生动的新闻报道。真实的社会图景,并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对话,用人们自己的实践、感知、言语发挥引导作用,激发社会正能量。 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积极作用,丰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推动更多正能量网红成为壮大主流舆论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引导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要依靠媒体生产内容来吸引用户,还要依靠为用户提供与思想和情感交流密切相关的服务,例如社交、学习问答等,并结合新闻资讯服务,打造群众离不开的渠道,拓展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主流媒体还需要与连接海量用户、凝聚群众、引导融入服务的政务平台深度融合。 同时新媒体公关传播策略,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专业内容审核能力的长期优势,搭建内容风控平台,将党控媒体延伸至党控数据,从党控角度把握社会舆论走向。来源。 这对于新科技条件下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具有突破性意义。
完善社会治理指导体系和规章制度。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住才是硬道理、善用才是真本事”,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进一步完善中央、省、市、县级综合媒体中心一体化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形成资源密集、结构合理、差异化发展、协同发展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高效,逐步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流舆论格局。 向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主流媒体发放内容风控运营牌照,提高网络内容综合治理水平。 将引导支持主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纳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职责范围,让舆论监督真正成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形成正面引导、风险防控、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治理体系。
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的是正确的道路,走的是光明大道。 这对主流媒体来说是一个历史机遇。 我们要坚定信心、斗志,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 中国主流媒体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不仅要着力塑造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还要向世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其背后的价值支撑,为世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其背后的价值支撑。 “天下大学”、“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舆论旗帜,倡导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以更加包容、自信、大度的姿态面对世界,面向未来。
媒体融合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主流媒体要发挥新科技条件下的引导作用、旗帜作用、舆论引领作用,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在内容供给、技术手段、人才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
积极构建公共议程,彰显主流舆论的价值引领。 面对科技赋能全民发声的新环境,主流媒体必须积极报道,打造第一信息源和第一解释权,主动构建公共议程,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主流媒体只有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新闻,成为新闻信息的第一来源,才能赢得舆论引导的机会,防止虚假歪曲的信息迷惑人心。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主流媒体也可以动员了解相关情况的受众或专业人士补充事实、相关知识和观点,以弥补官方声明在角度、范围、时间和内容等方面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表达方法。 性别。
对于误导性的负面信息和观点,主流媒体绝不能视而不见、放任不管。 要在关键时刻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和理性论证,对别有用心、损人利己的声音作出回应。 进行必要的披露,提高受众的辨别力,增强全社会的媒体素养和舆论科学素养。 同时,主流媒体也要努力推进建设性舆论监督,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新闻报道,着力揭示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长期坚持做舆论的引领者、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灌输者,才能始终保持舆论领域的持续生产力和引导力,培养人们的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共识。 主流媒体只有重塑话语权和权威,才能突破阶层群体的沟通障碍,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到公众态度和行为中,产生深刻的价值感召力、引领力、辐射力和凝聚力。
通过个性化、拟人化的传播,增强同理心,增强舆论引导的感染力。 新技术环境下的群体极化体现了受众根据自身立场、知识水平和情感偏好自我选择、理解和反馈媒体信息的能力。 主流媒体要想在多元主体的舆论场中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就必须更加注重共情,更加贴近受众的立场、思维习惯和情感取向。 从报道的角度来看,主流媒体应该从小角度触及人心,关注受众的情感联系,找到与民众的共鸣点。 从报道题材来看,主流媒体应增加有温度的个体叙事,增加以普通人为主角的报道主题。 从报道理念来看,主流媒体应本着“同感同理”的态度清晰理性地分析事情,同时避免过度煽情。
此外,主流媒体要充分关注社交媒体中不同圈层受众的诉求,增强媒体的个性化、个性化引导魅力,实现垂直化、细分化传播,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渠道终端。 增强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利益、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进行精准舆论引导,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面对年轻观众,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传教基调,创新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比如央视记者王冰冰,凭借甜美治愈的气质和专业的演讲技巧赢得了年轻网友的喜爱。
主动提出国际舆论重大议题,积极开展舆论斗争,加强精准沟通,走国际网络群众路线。 新科技条件下的国际舆论环境错综复杂。 主流媒体要着力提升重大问题发声能力、争夺国际话语权。 面对西方无底线抹黑谩骂,主流媒体必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在关键敏感重大问题上加强发声,打一场旗帜鲜明的斗争。削减阵地,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声音,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要通过精准传播方式推动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全球表达、地域表达、差异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实效性。 比如请“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协助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加强海外用户、话题的专业化分析等。
在全民媒体时代,仅靠媒体制作的内容很难满足各国受众的需求。 为此,主流媒体应加强用户原创内容供给,走国际网络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我国网民规模大、网络应用普及的优势,走平台化发展道路,加入与商业互联网平台合力,打造面向国外用户传播的A级内容聚合平台,引导海内外普通用户、企业和社会组织生产更多有关中国的正面内容,妥善处理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连接全球故事和世界故事。中国故事,求同存异,增进民心相通。 。
用新技术赋能通信能力建设,掌控内容枢纽和关口,用主流价值取向引领算法发展。 新技术成为主流媒体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巩固和扩大舆论主体地位、抢占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的重要手段。 主流媒体可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新闻采集、生产、发布、接收、反馈全过程,赋能内容生产和渠道终端建设,增强新闻时效性、有效性。加强舆论引导。 呼吁和说服。 通过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引导平台,我们将重新定位内容产业链的生态位。 例如,人民网打造的内容风控智能平台,为其他互联网主体提供广泛的内容审核和安全管理服务,把控内容的枢纽和大门,潜移默化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真正将内容融合起来。党治网络和党的执政思想落到实处。
主流媒体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全方位、全天候采集公共信息源,利用数据挖掘、语义分析等技术,提高对社会信息的全面准确把握。舆论。 动态跟踪具体场景,实时分析研判舆情热点和具体问题的潜在趋势,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流媒体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舆情研判时,还必须联系现实社会风险数据,捕捉和研判微弱的风险信号,加快风险识别和评估,同时保持前沿性。网络安全技术跟踪和前瞻性研究,防范系统性重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主流媒体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崇拜技术,不能简单地让算法决定内容。 相反,他们必须用主流价值取向来控制“算法”。 人民日报“党媒算法”、新华社“媒体大脑”等主流价值算法的探索核心是利用更加科学高效的算法推荐和智能聚合,帮助权威信息和正能量思想最大化传播,而更好地利用算法和人的最大共同努力,可以避免“工具理性”的误区,回归“价值理性”,让主流媒体能够专注于深度、温暖、情感化的报道,全面提升能力以引导舆论。
培养优秀人才队伍是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突发事件的敏锐观察、对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对社会经验的深刻积累。 这比普通的新闻采编工作要求更高、更全面,需要不断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舆论引导人才。 媒介融合发展进程从需求侧角度对新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引入产品思维,增强用户意识,培养全媒体、专家、技术特别是复合媒体人才。
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治国理政、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它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要不断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吸引各方面优秀人才。 要积极探索并充分利用体制机制和公司制度的双重优势,增强主流媒体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比如,在财政资金基本投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常采用利润分成、绩效奖金、项目工资、股权激励等形式,有效提高媒体人才的薪酬待遇。 同时,完善主流媒体人才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精准的激励,充分释放编辑人员的活力,保持编辑队伍的先进性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人民网研究院,本文发表于《新闻战线》2021年11月(上)。 】
笔记:
①陈立丹、林玉峰:《再论舆论的三种存在形式》,《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1期。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