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疫情下的知识付费:40万人免费听书,1.2亿人参与抗疫主题直播
发布时间:2020-02-05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 语 境,授权青鸾传媒转载发布。
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影响,“出行”成为 2020 年春节最奢侈的两个字。
电影撤档、综艺节目延迟录制、 9 月前可能不会有大型演唱会......与此同时,与“宅”相关的领域渐渐活跃起来。
1 月 29 日开始,得到“每天听本书”为期两个月向公众免费开放。有超过 2000 本书的音频版可供收听。得到方面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目前线上领取人数已达 40 万人。
“无聊在家”似乎成了 2019 年形势遇冷的知识付费行业“活跃气氛”的好时机。得到、喜马拉雅、樊登读书、 890 新商学(吴晓波频道)等平台纷纷通过赠送VIP会员或免费资源等方式,向用户送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的焦虑。
在面临疫情大敌的紧要关头,抓住被困在家的用户和潜在用户,知识付费或服务平台会有怎样的变化?
当知识付费遇上疫情
年初,得到首次联合深圳卫视和爱奇艺,在大年三十进行一场知识春晚的直播,主打的是“现实刚需”。大众对春晚的热情逐年递减, 比起审美愉悦,更具实用性和迫切性的是职场、婚恋、教育、健康等话题,而春节的聚会给了这些问题被集中讨论的机会。
知识春晚的消息一出,罗振宇的忠实支持者便期待着“新口味”的春晚,觉得知识春晚“开创知识过年新形式,引领知识服务新潮流”,并留言说会全家一起围观。
但其中也不乏质疑的声音:大过年还要学知识,真的有人看吗?毕竟,春节原本是一年到头“休闲娱乐”气息最浓厚的日子,家家户户走亲访友,在外的游子回乡探亲。
得到还没来得及陷入“没人看”的忧虑,春节前夕,武汉新冠肺炎就从偶尔在新闻中看到的消息,转变为全民“一级戒备”的公敌。
病毒在蔓延, 1 月 21 日武汉 15 名医务人员确诊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被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1 月 22 日武汉市号召市民佩戴口罩;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最终演变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深圳演播厅排练现场,戴着口罩准备知识春晚的得到员工,临时在《 2020 知识春晚》原节目单基础上新增了防疫内容。
1 月 24 日的直播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医生薄世宁现场演示正确洗手方式,罗振宇则从细微处入手进行指导,现场示范如何正确戴口罩。这也是最早通过台网联动传播防疫重要知识的节目之一。
和得到一样,许多其他知识类平台在过年期间也没闲着。
中读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知识服务平台,内容总监俞力莎告诉刺猬公社,疫情的大规模爆发正处于春节期间,但时间又相当紧迫,因此他们在假期内就恢复到了工作状态。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1 月 21 日就派出记者团队深入武汉疫区一线做系列报道, 1 月 22 日推出第一篇报道《现场 | 武汉新型肺炎: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我们第一时间利用周刊的资源去做了一个疫情专题。”俞力莎说。
由于节目内容的制作和录制需要时间,中读首先和三联生活周刊既有资源联动,同时还将之前非典时期的杂志内容和非典 10 年的一些纪念文章打包加入专题,做出快速反应。
激活用户破 6 亿的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也在第一时间开设相关专题页面。
春节假期,很多值班主播返乡不具备录音条件,人手紧缺。 1 月 29 日,喜马拉雅娱乐版块的同事和主播“掉掉”一起召集志愿主播,义务支援节目录制。
“老道”、“掉掉”、“楚漓”、杨湃等 14 名娱乐主播积极响应,协助录制了人民日报评论、生命时报、健康时报、观察者时评等 7 档专辑, 38 篇深度文章。有用户还在个别节目听出了他们熟悉的主播声音,对主播的支援纷纷表示支持。
喜马拉雅还在春节期间每日接入央视新闻、人民网进行抗疫主题直播,并开设平安好医生、心理防护直播间为用户进行免费咨询,直播参与超1. 2 亿人次。
疫情下具备知识基因的媒介平台
面对疫情,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具备很好的资源优势和制作能力,在传递疫情消息、科普知识、防护指南等方面,极大程度地保证高效性和专业性。
作为音频媒体,喜马拉雅联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打造抗肺炎专题页面,同时将声音贴片广告替换成疫情播报与防护提醒;中读自带媒体基因,直接将三联生活周刊一线记者的文章报道音频化,生成音频节目,此外,中读还上线了“武汉肺炎亲历者口述”系列,通过一线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等人的口述,讲述疫情下的故事。
前线内容的及时共享,一方面能传递权威信息和疫情进展,另一方面也能向用户科普可靠防护措施,助力抗击新型肺炎疫情。
广东科技出版社紧急出版的权威病毒防护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于 1 月 23 日全国首发,电子版也随即在网络平台上线。
喜马拉雅获得这本官方书籍的版权,在第二版上线之际,喜马拉雅与出版社商议,联合娱乐、历史、亲子、有声书版块共同发起主播征集,录制节目。
1 月 30 日下午 4 点左右,征集在发起后迅速获得了 55 位主播的支持,当即开始录制,当晚 8 点多便完成录制。 1 月 31 日凌晨,喜马拉雅制作团队完成所有的声音编辑、图文包装上线。从主播征集到节目上线,全程仅用 8 小时左右。
喜马拉雅主播“掉掉”春节时在韩国首尔陪伴家人,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响应,“疫情就是命令,需要就是信任。音频分享平台将主播整合好,进行在线普及和宣传,向听众传达力量,这很有意义。“
上线 1 天后,《疫情防护科学指南》播放量超过 700 万,截至 2 月 4 日,播放量近 1500 万。
喜马拉雅《疫情防护科学指南》节目
中读也关注到不同出版社推出的疫情预防手册,在迅速对比后,团队觉得在已有的资料里面,湖北科技出版社的预防手册内容更齐全,更完善,也联系出版社联合推出了音频小课,共包含 100 节内容。课程于 2 月 2 日上线,目前仍在持续更新。
“我们更注重的是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在疫情下适合中读的内容,而不是纯粹的新闻热点。”中读的俞力莎说,“比如,我们做了‘学者看疫情’一系列短音频的产品,邀请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这个事件做延伸性的分析。”
俞力莎提到的不同领域的大咖,很多原本就是中读课程的主讲人。其中徐凯文和严飞,分别是《学会幸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课程的主讲人。
心理学家徐凯文老师现在也是一个抗议心理援助公益督导师,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的注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在第 4 期学者看疫情节目中,他谈论了如何缓解替代性创伤,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参与到这件公共卫生事件中。
值得一提的是,中读并不是部分专家课程的直接出品方,而是扮演了分发平台的角色。
在春节期间,很多出品方没有办法对这些事情做出快速反应,相比之下中读的快速反应机制推动团队直接联系合作过的课程导师,让节目能在特殊时期提上日程。
得到也一直在思考,除了制作和提供免费课程之外,还应该如何围绕“知识”提供关心和支持。
最终,他们聚焦在前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上。现在奋战在一线的人,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按照经验,从现在开始到疫情解除之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逐渐爆发。
1 月 30 日,得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援助项目后,得到向研究所捐赠 100 万元,用于对本次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专业人士展开的心理援助,并将投入人力和研发力量,参与到这个为期一年的计划中。
随着复工,得到在疫情相关内容的重心已转向解决方案类的内容。得到特别约稿了大量的“疫情过后怎么办”的优质问答内容,发布在十万个怎么办知识工程,以及知识城邦中。话题涵盖了“在家办公远程协作效率低,怎么办”“开工难,运营成本大怎么办”,以及其他面向小企业和学生的具体问题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