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对抗抑郁症带来的悲伤,治愈系AI心理医生会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0-01-21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硅谷洞察(ID:guigudiyixian),作者:Maggie Ma,授权青鸾传媒转载发布。
在过去的 2019 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告别。韩星女性崔雪莉在经受长时间网络暴力后,于 10 月自缢家中,其好友具荷拉也在一个月之后自杀身亡。 12 月,韩国男星车仁河也离开世界,同样是被怀疑患有抑郁症。
不止娱乐圈,不止韩国。当下,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席卷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五分之一的美国人正在经历某种程度的精神问题。健康时报表示,中国有1. 73 亿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城镇人口中更是高达25%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心理问题。而中国持有专业心理学资质的在职咨询师区区 60 万。
然而,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因心理疾病而自杀身亡的新闻屡见不鲜。
好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类社会问题有望以创新的方式得到缓解。近年来AI心理治疗师获得了长足发展。例如,全球AI界领军人物吴恩达就领投了一家叫Woebot的初创公司,出任其董事会主席。Woebot由斯坦福心理学博士Alison Darcy在 2017 年创立,是基于行为认知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CBT),免费帮助用户改善心理焦虑和抑郁的一款App。
这些创新,或许可在人们在被苦闷所烦恼,而想找心理医生又有诸多担忧时,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Eliza到AI心理治疗师
AI心理治疗师的本质是AI聊天机器人,它能够通过程序化的输入和输出系统模拟人类对话,被看作是人工智能中自然语言处理的 “王冠上的钻石”。
早在 1966 年,MIT教授Joseph Weizenbaum便研发了首台聊天机器人Eliza,它能够识别出用户输入的关键词 “母亲” ,并继续提出相关的开放性问题 “和我聊聊你的家庭吧” 。
当时,Eliza只用了 200 行代码就能够以治疗师的口吻和人类聊天。虽然Eliza语言极其有限,实验参与者也知道他们正在与一个计算机程序交互,但是通过Eliza带有人类情感的反馈,实验参与者们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对程序产生了依恋。
不过,受技术和功能的限制,Eliza在风靡一时之后,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尽管如此,人类与技术交流的欲望却由此被激发,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等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的飞速发展,更高级别的聊天机器人成为可能。
(来自smartsheet分析 版权所属原作者)
2016 年,Facebook公开Messenger开发平台,微软、微信、Telegram、Skype、Slack、Kik等玩家争先入局,推动了语音交互技术和用户指数级的增长。通过“Hi Siri” 或是微信语音里一句 “我要回家” 启动家里的智能电饭煲和空调温度,已经成为不少用户的日常。目前,FacebookMessenger 已上线超过三十万聊天机器人。
(来自smartsheet分析 版权所属原作者)
如上图所示,AI聊天机器人不仅可以识别语言和命令,而且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改进算法,针对输入的信息持续优化,能够解决越来越多以往只有人类才能解决的问题。《2018 State of Chatbots Report》显示,用户认为聊天机器人的潜在好处包含全天候实时回复、解决问题、回复细致详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