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少儿科普三字经》:用传统蒙书写“三字经”
发布时间:2023-11-16作者:青鸾传媒来源:青鸾传媒点击:36
我陆续去了几家出版社,但都是热脸冷屁股。 无奈之下,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向小学四年级女儿的班主任推荐《科普三字经》初稿。 他接受了审判,然后以家长爆料的语气给媒体写了一封信。 2001年儿童节前,终于引起了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不出所料,出版社纷纷前来争夺合同。 2002年,《少儿科普三字经典》正式出版。 周光召、路甬祥、徐匡迪高兴地为该书题词; 在国家科技馆举办的新书首发仪式上,中国科协副主席胡启恒女士握着我的手说:“你们做了一件科学家想做的好事。能做却不能做,我和我的同事们谢谢你们!” 对于这件事,我执着的信念和坚持的信心,来自于写这本《科普三字经》过程中得到的感悟。书商遇到的专家的话不无道理。科学知识确实如此。需要严谨准确地表达,用传统三字文的体例和一千多个汉字来概括任何一位科学家在科学发展史上的贡献,严谨准确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人类文明几千年积累的科学知识是浩瀚的,显然,科普科学知识不是这本书的任务,我一开始对此并没有多大意识,我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学习、探索、思考的。 ,直到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技术分门别类,千差万别。 丰富的内容需要庞大的图书馆来承载,但引领科学探索和科学研究的科学精神是古今中外一致的。
在我们的教育中,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展现人类探索自然的过程,让孩子明白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其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正的机制,从而消除对标志性人物、结论和规则的怀疑。 迷信,勇于对“本来就是这样”、“本来就是这样”说不,让他们从小学习,逐步树立理性、客观、包容、多元的科学精神,是这本三字科普经典应该承担的任务。 现在回想起那段构思和写作,我感觉自己正在走过人类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从宇宙的形成和结构,到生命的出现,到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曙光,以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等古代文明留下的遗产,欧洲文艺复兴,现代科学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相对论的建立,核能的发现、人类基因组的破译,直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一路上,我们不时遇到里程碑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得、托勒密、达芬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波义耳、牛顿、瓦特、焦耳、拉瓦锡、奥托、门捷列夫、莱特兄弟、奥斯特、法拉第、施莱登、孟德尔、麦克斯韦、莫尔斯、贝尔、爱迪生、贝尔德、伦琴、汤姆逊、贝克勒尔、先生和居里夫人、普朗克、弗莱明、爱因斯坦……回顾了人类科学的发展史,经过一番梳理,我明白了牛顿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原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前人的不断质疑和对已有结论的大胆否定。 这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超越。
所以,所谓继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纠错。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每一项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人类对真理、实在、真知的不懈追求的过程。 它是人类利用每一代人有限的认知能力去探索和发现外部世界的过程。 无限存在和客观规律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后人不断地发现前人认识中的缺陷、不足和错误,并纠正、补充、甚至推翻一些错误的结论。 比如人类对光本质的认识:17世纪的科学巨人牛顿认为光是粒子的流动。 该陈述解释了光的线性传播特性以及反射和折射现象。 与牛顿同时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认为光波与水波相似。 它们是从发光体发出的一系列波。 光波不伴随某种物质的传输。 这个理论解释了光波。 交叉通道和不干涉的问题也可以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然而,由于波动理论无法解释光的直线行进、色彩起源等人们最熟悉的问题,而牛顿在学界久负盛名,因此他的支持者对波动理论进行了批评并打压,而牛顿则在学界享有盛誉。粒子理论主导了整个 18 世纪的光学世界。 19世纪,波浪理论再次活跃。 人们通过光干涉实验、光衍射实验以及光速的精确测量,对粒子理论发起了冲击。 每一个新的实验事实都将波动理论带入了一个“英雄时代”。 正当波动理论庆祝胜利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波动理论认为,光是通过以太这种充满整个空间的连续介质的弹性机械振动来传播的。
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当时最精密的仪器设计了一项精妙的实验。 事实证明,地球周围根本不存在机械以太。 如果没有以太,光和电磁波将如何传播? 新的实验事实再次终结了波动理论。 后来,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实现了粒子论和波动论的完美结合。 他认为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这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使人们对光有了更深的认识。 理解。 又如,在人类对燃烧奥秘的探索中,燃素学说最初占据主导地位,认为所有可燃物内部都存在燃素,燃烧的原因是可燃物释放燃素。 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一系列金属燃烧实验证实,金属燃烧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科学的氧化燃烧理论,推翻了燃素理论,揭示了燃烧机理。 秘密。 美国哲学家奎因说:“我们所谓的知识或信仰的全部内容,从地理和历史上最偶然的事件到原子物理学最深奥的原理甚至纯数学和逻辑,都是人造的织物。” 这种人造织物——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基于有限的经验对未知未来的想象。 “它只是与边缘的经验紧密联系”,而人类的经验是相当有限的。 当这种想象偶尔得到验证时,我们欣喜若狂,新的知识就诞生了。 这让我想起了盲人摸象的故事。 在那个故事中,A摸了大象的腿,B摸了耳朵,C摸了鼻子,D摸了肚子。 四个盲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对大象的完整认识。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人类就像摸象的四个盲人。 然而,人类面临的未知世界比盲人摸到的大象要大得多。 它比我们所能理解的要大得多、复杂得多。 那么,我们从已知世界的这一点点获得的知识,以及由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拼凑而成的知识体系,还那么可靠吗? 人们每天醒来时,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我是谁?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在哪里? 人是“一个必须在其存在的每时每刻询问和检查其存在状态的存在”(恩斯特·卡西尔,《论人》)。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依靠我们的记忆。 里程碑作为人类集体记忆的象征,是辅助人类记忆、确认自身存在状态的符号。 《西游记》中有一个故事。 据说,孙悟空被如来佛掌抓住后,翻身落地。 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座五指山。 他心想:“我要留下一个记号,免得他们以后认不出来。” 我来过这里。 他在山下撒尿,写道:老孙来访。 作为人类建立的象征性标记,最初的里程碑可以追溯到人类从山区和森林迁移到开阔平原时。 沿路留下的一些识别标记表明我曾经来过这里或声称拥有该地区的权利。 就像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下撒尿的尿液,或者山林里野兽所用的香迹一样。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和宇宙就已经存在了。 孤独的人类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摸索和探索。 一路上,有碧波蓝天的小路,开辟往事。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文字、石刻、建筑,以及各种技术的发明和器物的创造,在广阔的土地上处处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虽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近两百多年来,人类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甚至已经具备了部分改变地球面貌的能力。 但即便如此,与大自然的奥秘相比,人类已知的境界仍然像海上的一座冰山,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它的一角。 然而,正是对这个角落的认识,成为了我们对水下不可见部分的想象和推测的基础。 人类拥有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 大自然对人类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生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也是如此。 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老师。 我们所能看到和发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知识。 我们是浮夸之国的蚂蚁,是井底之蛙,是嚣张的夜郎人。 可以说,科学探索和研究是人类花费最多精力的智力游戏,一代又一代的人乐此不疲地玩下去。 我们所有最深刻、最鼓舞人心的发现最终都会成为常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是谁。 每一次发现都是一次解放,都是人类自由王国的拓展,活动空间的拓展。 它们都值得以里程碑的形式纪念。 人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的环境,里程就是其意义之一。 里程碑作为人类设立的一种纪念标记,是人类的一种自我鼓励、自我期待和自我肯定,是人类把握自身生存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
它不仅是引向过去,是一次回顾和总结; 它也指向未来,蕴藏着对明天的想象。 它们代表了人类的知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它足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并且相信富有成果的探索途径仍然开放。 如果一次偶然的经历与原有的知识发生冲突,就会引起知识体系的内部调整。 因此,不能将其神化、凝固,更不能将其固定在一尊雕像上。 在科学发展史上,这样的调整和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时间会改变人类已知的一切事物的位置,包括人类设定的里程碑的位置。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我们就会看到,原来的发现和发明,原来的鼓励和开放,会逐渐变成约束和限制,直到下一个发现打破这些约束和限制。 总之,人类的知识没有永恒的基础,比如人类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探索。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纪提出的“地心说”被公认为天文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他认为地球是静止的,月亮、太阳和所有其他行星都围绕地球旋转。 这一理论对人类活动有很大帮助。 它不仅引导人们对行星、星座、月食和日食规律进行详细研究,而且将天文知识运用到航海实践中。 由于“地心说”与西方宗教神学对宇宙的解释非常接近,因此1400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不可改变的绝对真理。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对“地心说”提出质疑和挑战。 人们相信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本身也自转。 后来,随着望远镜的发明,人类的眼睛深入到了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追溯人类起源 策划出活动的过程追溯人类起源 策划出活动的过程,发现宇宙中有很多星系,每个星系都是由数十亿到数千亿颗恒星、气体、和灰尘。 ,一个占据几千到几十万光年空间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星系。此时,它曾经是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