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风口给创作者的警示: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发布时间:2020-08-20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最让人紧张的往往不是风口,而是风口的过去。
众所周知,当下的内容创业市场正在随着技术的开挂而经历动荡:短视频的崛起,让大批"古典自媒体"们思考内容可视化;疫情催化下,以"回形针"、"巫师财经"、"半佛仙人"为首的视频科普内容强势攻城略地,坐实了精耕视频的市场认可度;直播更一度成为流量扛把子。
顺应这股视频大爆炸的趋势,各平台纷纷上马:微信公众号公测视频号,微博启动视频号计划,今日头条与西瓜视频大力扶持图文转视频创作者……
无疑,内容产业这张桌子上,短视频和直播是当下的"热菜"。
然而,对于新入局的创作者来说,这菜既很香,也很难啃:视频内容的监管环境正在逐渐收紧,直播的热度也有回落的趋势,不少人还卡在变现的困境中,迷茫于这道菜还能热多久,会不会热坏了。
面对此景,不少成熟的创作者选择了更为稳妥地"全都要":如果有够硬的创作实力,大可以长短视频、直播、图文体裁雨露均沾,把鸡蛋分几个篮子装,既拓展了手脚,也好在变现上迎合多种风口,实现旱涝保收。
我们或许可以预判:在风口多变的未来面前,多体裁创作将成为自媒体人的主流职业形态。
时代变化中的创作者:选择风口,也被风口选择
经济学家管清友对自媒体行业涉足得很早。
身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管清友是个"老自媒体"了,当教授、创业、做签约自媒体,完整地经历过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头条、短视频时代。
过去他习惯以横平竖直的专业长文形式分享自己的见地,眼下他正沉迷于微头条,每日给头条上的28. 9 万粉丝点睛 :
"最大的结构问题其实是中美问题。"
"房地产行业未来更像制造业或者服务业,而不是金融业。"
"下半年,新兴市场风险可能集中爆发。"
除了这些简要的判断,管清友最喜欢的是给网友设问:美国封禁,如何影响中国互联网和科技企业估值?中国会出现一轮科技泡沫和繁荣吗? 1990 年代以来日本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任粉丝在评论区唇枪舌战,他鲜少回应。有网友问他:管老师,关注你的人,很多可能跟我一样,是想来看您对这些问题见解。管清友依然用问句回答:答案不是在问题里面吗?
管清友十分中意自己经济学家以外的自媒体人身份。他对自己的定位是"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
今年 3 月,管清友开始发表视频作品,试水短视频。
"自己也有紧迫感,担心被时代甩出去。"管清友表示,从技术和表达方式上,短视频都是未来的内容趋势,"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增强了表达的亲近感,用户更好匹配。短视频时代每个人都是电视台。"
他在平台选择上也有着经济学家的谨慎,没有贸然跟随潮流趋势进行跨体裁、跨平台运营,而选择在较为熟悉的头条制作上线了短视频节目《管见》。几个月以来,《管见》总播放量已经达到 390 万。
视频中的管清友显得十分轻松,对他而言,短视频的创作难度反而低于图文,并以更强的可视化、互动性和更明确的要点有其传播价值。
管清友认为,如短视频或直播一类风口都是"时代变迁中的重要一环,不能用传统观点去看待"。他的短视频创作,与其说是一种"试水",不如说是作为资深经济学者的提前布局:创作者需尽早实现多体裁创作,才能在风口面前有备无患。
多体裁创作:找一种舒服的方式拿笔
事实上,对于成熟的创作者而言,不同体裁能够承载创作者不同的创作意图,也能满足消费者各种消费需求。无论是文、图、视频还是直播,属于各有特色的加工步骤,重点在于作者心中的"主料"适合哪一种。
例如,短图文的效率最高,更适合时效性紧迫的突发事件;长图文更适合深度的内容梳理;而视频和直播的制作成本相对更高,观感更亲切,更考验制作人的灵活策划能力。
不同于前文热衷写短句、发微头条的经济学家管清友,头条上有 108 万粉丝关注的年轻人"三一博士"选择了视频作为主要的输出方式,微头条作为辅助。
"三一博士"是个微带大碴子味的东北小伙,不甘于只做循规蹈矩的学校老师,来头条创作是为了"用直白的方式,让更多人对基建等工科领域产生兴趣。"
主页的"顶流"是一条 2516 万播放量的视频,没有任何特效,"三一博士"只靠一张嘴,为观众科普 08 年建的水立方是怎么"吹"起来的:
"水立方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膜工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