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后补贴时代:内容产业的“新红利”快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0-08-13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科技唆麻(ID:techsuoma),授权青鸾传媒转载发布。
内容平台们似乎很久没有新闻了。
一方面,三足鼎立的格局几乎已成定数,动辄数亿的补贴大战硝烟渐熄;另一方面,边际效应不断强化,内容池不断扩大,但用户规模增长速度却在不断放缓。
但纵观大内容行业,并非毫无生机。
从形态来看,视频成为了增量的主阵地,挤满了平台与创作者;从内容来看,以往难以在大众层面引起共鸣的辟谣类、科普知识性内容逐渐打破垂直场景。
数据不会说谎,以 8 月 5 日腾讯新闻在其上半年内容生态盘点直播中公布的数据为例,其在上半年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 170 亿激励流量,共建了 100 档IP栏目,并且还引入了 700 位知识官。
作为稳居同赛道前三,腾讯新闻的布局与动向,以及随之而来得到的用户与数据层的反馈,很大程度上能作为观察市场的一个切口:
真实专业,且涵盖知识性的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缺口,而这一缺口,有望撑起一波后补贴时代的“新红利”。
01
“放养”的另一面
内容行业言必提“红利”。所谓红利,一言以蔽之,基础设施的巨变带来的短暂的供需失衡。算法推荐的出现,就伴随了互联网乘着智能手机的东风从精英走向大众。
但算法既是照妖镜,也是放大器。一方面洞悉人性,降低消费门槛;一方面指导生产,将一篇篇“精心打磨”的内容加以精准推荐。在不断的正反馈中,“放养”的弊端逐渐显现。
一为标题党,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为快餐化,抛弃专业与理性,立场先行,贩卖焦虑,片面追求阅读的“爽感”;其三,创作者个人品牌难以建立,专业内容遭遇“劣币”驱逐。
但从近半年开始,从消费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消费升级趋势已经非常显著。
一方面,强调真实性的辟谣内容,以及各领域的专业内容正逐渐成为强势品类。
年轻一代正在进入一个与社会进行高频协作的阶段。一方面,对于伴随充斥“假新闻”的互联网成长起来他们而言,对于内容有着天然的不信任,科普内容是其刚需。
而不断形成越来越多以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为纽带的同好圈层,更成为了滋养知识性内容的极好的土壤。
另一方面,知识性内容创作者成为“网红”。
不同于早年的“飞碟说”等,这一代“知识网红”,几乎都具备专业背景,或怀着将一个问题研究透彻的态度制作内容。作为“互联网移民”甚至“原住民”,他们既熟悉社交网络的整套语境,又有相对更扎实的学术背景或研究方法。
这使得越来越多人将以往花在影视剧集、美妆搭配、Vlog上“催更”的精力,花在了“知识网红”们身上。从表情包、造梗到剪辑鬼畜到粉丝后援会,追星的一整套流程都逐被采用。
毋庸置疑,稀缺的知识性内容,已经成为内容行业的新一波红利。
但从长远来看,对于知识性内容而言,更重要的在于开辟增量,而不是只在小圈子中“挖墙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