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 扑通是社区吗?
- 扑通一下,扑不动了
- 版权可买,情感难系
QQ音乐扑通,扑不动社区化
发布时间:2020-08-09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
文章目录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稚兔,授权青鸾传媒转载发布。
近一个月,国内的两大流媒体平台动作频频。最近,有信息爆出网易云音乐将和环球音乐进行版权方面的合作;另一边的QQ音乐,也在一个月前上线了“扑通”社区。不难看出,社区文化对音乐平台的重要性。
不同属性的音乐在一定纬度上,天然地就划分了群体,形成一个个标签鲜明的社区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质上,音乐本身就蕴含着情绪,需要有共鸣。
对流媒体平台来说,社区文化对用户活跃度、以及除了会员付费之外的更多变现可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显然,QQ音乐也意识到了这回事,试图搭建自己的社区文化。但,“同好而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扑通是社区吗?
QQ音乐的“扑通社区”已经上线一个多月了,但似乎依然没有找到社区的感觉,反而更像是内嵌在QQ音乐里的朋友圈。
点开QQ音乐的“扑通社区”可以发现,其浏览的界面像极了微信朋友圈。由个人或者音乐人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分享。
社区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群互不相识的用户基于某一首歌的共同喜好而走进了评论区,进而形成了共识、共鸣,相互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在平等的纬度上点赞分享。
但QQ音乐试图构建“扑通社区”,却还是没有逃开微信的理解,起点是“用户分享”,这就天然地形成了一个“博主”和“跟贴”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问题在于“我不认识你,我为什么要给你评论?”
扑通社区的分享机制像极了微信朋友圈
除了分享音乐的基本功能之外,QQ音乐还试图以“扑通小组”和“扑通房间”来搭建属于自己的社区。
不难发现,QQ音乐确实“很努力”地试图把喜欢同一种音乐风格的用户拉到一起。但QQ音乐似乎忘了,听音乐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相对私密的事。
以“扑通房间”为例,一种情况是由具有一定号召力的音乐人发起的房间,从而吸引自己的乐迷前来观看。
但这种形式之下,主要的关系产生在“音乐人和用户”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并没有产生更多联动。事实上,社区文化的形成,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环。
“普通房间”的另一种情况是试图把用户以同一喜好的音乐拉近房间。
这种形式的问题也和朋友圈性质的分享类似。完全陌生的用户在房间里聊天,本身就是一件相对尴尬的事。并且,这样的形式根本不像音乐社区,更像陌生人社交。
至少,从目前来看,QQ音乐并没有找到搭建文化社区的门道。
扑通一下,扑不动了
的确,在用户规模和曲库上,QQ音乐仍然占据中国流媒体的鳌头。
但一直以来,QQ音乐在大部分用户眼里,都只是工具的属性。
音乐是一种情绪和态度的符号,单纯的工具属性也确实让QQ音乐里少了一丝温度。但文化的基因,并不是靠砸钱和短时的营销可以换来的。
纵观国内各个平台,把社区文化做的最好的是B站和网易云音乐。前者走过了 11 年,后者也有了 8 年的积累。
社区文化,很多时候并不能以可量化、可标准化的参数去推算出如何才能构建起来。一种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无数个个体对某一共同喜好甚至价值观的认同。
B站弹幕文化
比如,十年UP主泛式在B站的十周年庆采访时说道:
“(如果)跟十年前的我说,嘿小老弟,你现在看的这个UI简陋、内容单一、用户稀少的小破站,将来会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年轻人文化社区,还会在美国上市,我绝对不信。”
也就是说,早期的B站,哪怕网页UI简陋、内容单一、用户不多,但独有的二次元文化、弹幕文化,都已经足够吸引相当的原始用户常驻B站。
原因很简单,当上升到感性的情感角度,诸多的东西就不能用硬性的维度衡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