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 网络空间畅所欲言,可我想关上一扇窗
- 限制评论背后,装着哪些心思?
- 限制评论,被困住的究竟是谁?
限制评论区留言成社交潮流,这一届网友正走向封闭?
发布时间:2020-07-02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
文章目录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腾讯传媒,授权青鸾传媒转载发布。
评论区,是社交媒体中重要的互动场所;评论数量,也一直被视作衡量动态发布者和帖子受欢迎程度的关键指标。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在自己的评论区设置留言限制,甚至直接关闭评论区,不让留言。
从知乎的“仅允许我关注的人评论”,到微博的“关注 7 天以上者可评论”,如同在微信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一样,人们继续有意识地将自己包裹得更加严实。那么,在平台功能允许下,主动限制评论区,背后折射了怎样的用户心态?又会对日常网络社交产生什么影响?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带你一起了解国内外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限制功能,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分析“限制评论”这把双刃剑是如何影响社交平台生态的。
网络空间畅所欲言,可我想关上一扇窗
前段时间,Twitter宣布正在测试一项限制评论和回复的新功能,该功能将允许用户设置谁可以回复此条帖子,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评论的权限为“每个人”、“我关注的人”或者“我提到的人”。其实,Twitter并不是第一次限制回复,早在 2019 年 11 月,Twitter就允许发帖者可以隐藏指定用户对其推文的评论。
图片来源:Twitter
将视线转移到国内,用户可以自主对评论区进行控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微博、知乎、小红书、抖音等各大主流社交平台都开发了设置评论权限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允许所有人评论”、“允许粉丝评论”、“关闭评论”等多种权限。
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留言,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编辑人工把关的方式,即使是开启了“仅关注后可留言”或“仅关注 3 天及以上才可留言”,仍需要公众号管理者在后台通过手动放出后,评论才可以被所有读者看到。
图片来源:知乎
评论区,是许多用户发表观点和进行讨论的场所,对于很多自媒体或KOL来说,大量的评论也是文章或者意见领袖本人受欢迎、受关注的表现。然而,越来越多人选择关上这扇“窗”。
限制评论背后,装着哪些心思?
当讨论的场域由线下转移至线上评论区,内容发布者却很少能对评论区有充分的引导力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