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健康险灵魂拷问:保健康人还是保人健康?
发布时间:2020-06-19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2020 年的新冠疫情,给国人上了关于风险的深刻一课,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通过购买保险转移风险的重要性。焦虑情绪下的健康保障需求开始井喷,加上监管红利不断释放,刺激了健康险市场增长。正是看好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各大险企纷纷加紧布局,积极探索健康险领域。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健康险原保险保费达 2641 亿元。其中, 2 月、 3 月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20%,在疫情期间群众“足不出户”的大环境下,健康险的发展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然而,健康险是“保健康人”还是“保人健康”,却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研究表明,现阶段健康险多为标准体(身体健康的消费者)承保,对于次标准体可能会拒保或者加费承保。部分次标准体人群对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强烈,但并不在保险公司服务范围内,导致了供给与服务错位的情况。因此,健康险想要长期更好发展,保障健康需求和覆盖更多人群是个绕不过去的坎。那么问题来了,健康险怎样才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健康保障需求?
融合健康管理,覆盖更广人群
实际上,健康保障的需求一直是存在的,疫情让这种需求更加集中地凸显出来,健康险增长的背后也是国民健康保障意识的变化。很多消费者对保险的排斥越来越小, 80 后、 90 后甚至 00 后都开始有意识地配置保险,但从当前来看,健康险尚存在覆盖人群面小,市场渗透不足的情况。
由于绝大部分健康险的承保年龄不超过 65 岁, 50 岁年龄以上保费已经高至消费者很难承受。
以重疾险为例, 50 岁以下年龄段客户占比高达90%以上,然而这些目标人群相对而言健康需求较不强烈, 50 岁以上的人才是重疾风险较高的人群,因此发生供需不对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保费结构看当前健康险市场产品单一,以重疾险为主,医疗险为辅。其中,长期医疗险产品较少,较难满足消费者长期保障的需求。其次,缺乏基础数据支撑,定价存在隐患,保险公司风控能力也受到限制。现有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客户真实的健康保障需求。
究其原因,现有健康险难以进入客户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带病入险缺乏经验,风控难度较高。不过,目前行业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去年 11 月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出台,明确长期医疗险可进行费率调整、健康管理服务的成本提升,将助推长期医疗险与健康管理。
行业研究人士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基本医保支付压力加大、商业健康险政策导向明确等因素均支撑了健康险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健康管理将成为健康险的标配。未来,竞争将从责任范围和费率过渡到健康管理服务的竞争,覆盖更多人群和非标准体的承保,并加入重症慢病管理等。
保险科技赋能,拓宽服务场景
伴随在线+经济崛起,场景和保险科技对健康险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加速了新的商业模式诞生。无论是互联网保险,还是传统保险机构,都在投入更多精力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上,希望借助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为行业降本增效,并且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
早在 2018 年 9 月,美国人寿保险巨头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