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截图爆料=实锤?虚假截图为何总能骗取人们的信任?
发布时间:2020-05-12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腾讯传媒,授权青鸾传媒转载发布。
截图,互联网时代存储记忆的新方式。
但在用截图记录精彩瞬间的便利之余,难免也会招致有关隐私的争议。小到一条推文,大到一篇博客,用户在网络中冲浪的每一个脚印都时刻面临着被泄漏、被围观、被篡改的危险。
截图与隐私保护之间是否能找到平衡状态?如何解决虚假截图对信息生态带来的破坏?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Slate杂志深度长文,解析潜藏在截图行为背后的风险与危机,与你一起探寻破除困境、解决难题的新思路。
被侵蚀的私人领域
不管是明星、网民还是普通人,越来越多的人正遭受着私人信息被动公开化的痛苦。于是人们纷纷逃离公共空间,转向更小、更私密的平台和社区。
在Facebook开始转向实行封闭社区和私人通讯优先的服务时,扎克伯格解释到:“由于存在内容被永久记录的风险,人们对分享的态度更加谨慎了。”与之相似,Twitter也为用户推出了小范围、非公开的服务方式。
Facebook和Reddit中都有专门的小组致力于通过截图来公开传播私人化内容,比如“我只是一只扑火的飞蛾”(I am but a simple moth to a dumpster fire)和“羞耻婚礼”(That’s it, I’m wedding shaming)两个小组。
彷佛《搏击俱乐部》的现实写照,这些私密空间通常实行严格的邀请制,小组成员之间分享的话题和帖子不能向外传播,甚至对该群组本身的讨论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屏幕截图行为的泛滥,动摇了此类私域空间存在的根基。
当然,私密空间中的截图并非出于完全的恶意,也许只是恰好在某一瞬间戳中了人们的笑点、泪点或者怒点,进而截图留存记录以防信息丢失。有些截图可能仅用于个人收藏,有些则可能被用来与亲密好友分享,后者正日趋常态化。
我们已经在互联网中见证了太多戏剧时刻,而吃瓜的途径之一就是疯狂传播的私密或半私密的消息截图。经验告诉我们,当有人声称自己要放实锤的时候,他们通常是准备了大量的私信、短信或者私人社交媒体言论的截图。
截图分享行为的普遍化,实际上反映出个体私人领域被不断侵蚀的社会境况。即便是有较强的隐私保护意识,由于信息接收者并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我们很难预料到他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是Facebook的数据泄漏丑闻,平台默许一家咨询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获取用户数据,导致超 5000 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不正当抓取。
不过,私密对话也不意味着绝对安全,与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信息同样面临着数据泄漏的风险。根据调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