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西窗科技发布疫情下中国消费者行为变化调研结果
发布时间:2020-02-28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工作的李玲,几乎每年除夕都在班上度过;随着疫情的爆发,一来担心感染家人,二来怕医院临时召集,她退掉了初四返乡的票,整个春节独自在北京胡同里的出租房度过。
和李玲一样,春节前夕爆发的疫情,也改变了整个中国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民众的春节计划与消费模式。基于此,西窗科技近日针对一、二线城市的单身年轻人、已婚中产及退休老人群体进行了深度访谈,得出了以上群体在“抗疫宅家”期间,关于消费产品、购买渠道、信息获取媒介和消费行为变化的相关信息。
“宅家”带火“云陪伴”月光族迫切想存钱
刚开始“宅家”时李玲还有些小幸福,把之前值夜班缺的觉都补了回来。但时间一长,还是感觉到了“孤独的暴击”。往常可以约朋友吃饭逛街看电影,但目前线下娱乐消费停摆,属于单身贵族的“小快乐”也随之停摆了。
在这场全民“宅家”运动中,“云”成了C位关键字。近日,来自江西的 95 后圆三在某短视频平台直播睡觉,吸引1, 857 万人观看,收获了7. 6 万元打赏。除了“云睡觉”之外, “云聚餐”、“云健身”、“云逛博物馆”也受到了“宅家”年轻人的青睐。“一切皆可云”的背后,是年轻人对于“陪伴”的渴望。
春节不能回家,李玲在年初一和家人来了一场“云团圆饭”,尽管各自菜品不同,开着视频全程边吃边聊,不时隔屏碰杯祝福,还是找到了吃团圆饭的感觉。除此之外,李玲还每天坚持“云健身”,跟着抖音博主做瑜伽和有氧健身操。她还听说,全国八大博物馆开启了博物馆“云”春游直播,她也想尝试一下“云逛博物馆”,彻底实现“旅游不受罪”。
与平时的消费构成不同,单身年轻人在“宅家”期间最主要的消费项目是食材、饮料、日用品等生活必须品,购买渠道也集中在线上,选择渠道时主要考量货品的丰富性和运送速度,最好能当天或次日到达。因为一个人吃,做饭意愿不强,面包、方便面、速冻食品反倒是首选。
李玲平时的消费构成,占比最大的是服饰、彩妆等时尚用品,渠道多集中在朋友介绍的海外代购或海外奢侈品折扣网站。但这次的疫情让她意识到应该有过冬储备的意识,应更有计划地消费,降低购物欲望,多存一些钱。
中年人“焦虑”升级 需要高质量的室内亲子互动游戏
居住在北京的胡先生一家原本计划春节假期赴新加坡旅游,但随着疫情的升级,也不得不取消了行程。胡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据报道,预计 2020 年春节期间直接旅游经济损失 5 千亿元,全年旅游总收入损失1.6-1. 8 万亿元。西窗科技市场经理游先生预测,在疫情结束后,会有一波宣泄消费期,疫情期间被打压的旅游需求将逐步恢复。某国内旅游网站的数据显示旅游市场将在 2021 年中恢复到 2019 年底的水平。针对海外游,游先生认为在目的地的选择上,鉴于目前日、韩和意大利疫情的扩散,以及澳大利亚大火导致的生态问题,国内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安全系数高的国家或地区。
采访中,中年受访者多表示疫情带给他们最大的感受是焦虑的加剧。胡先生说刚放假的时候,他每天花大量时间刷疫情新闻,随着感染人数的攀升和防御措施的升级,感觉越来越焦虑。他和妻子也养成了每天早上一睁眼,下拉手机屏幕看新闻推送的习惯。对于疫情信息的需求,可以分为拼快的资讯类和拼角度的深度文章,前者的来源主要是百度、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甚至高德的APP自动推送,深度文章主要集中在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澎湃、财新等一直享有好口碑的优质媒体公众号上。
对于平日工作忙碌的父母来说,特殊时期却给了他们大块的时间与孩子互动,但他们发现市面上儿童玩具虽多,适合亲子间室内互动的道具却很少。跳皮筋、搭城堡、踢毽子这些父母小时候的游戏都被搬了出来,仍然无法消耗掉“小主们”因为不能出屋而过剩的精力。胡先生的妻子也说,由于北京冬天寒冷且常空气不好,平时也需要高质量的室内亲子互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