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营销资讯
海外社交媒体的2010年代:平台月活20亿,用户焦虑盼逃离
发布时间:2020-02-07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腾讯传媒,授权青鸾传媒转载发布。
21 世纪进入第三个十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接近 24 亿,YouTube的月活跃用户也已经突破 20 亿。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回顾社交媒体过往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发出疑问,曾经意味着连接、沟通的社交媒体,如今还能将孤岛连成大陆吗?
社交媒体:洗牌不断,巨头终崛起
按学界的定义,社交媒体一般有两个决定性的特征:一是应用必须基于互联网,二是内容由用户生成。
百家争鸣
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称得上社交媒体的软件是 1997 年推出的“六度空间”(sixdegrees.com),此后伴随着新世纪千禧年的钟声,第一批社交媒体逐渐涌现。它们当中,一些迄今为止仍然活跃,比如 2003 年 5 月推出的LinkedIn;有些一时风光无两,比如于同年 8 月推出的MySpace,用户可以在主页设置专属音乐,好友来访问时就会自动播放。它曾一度超越Google,成为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网站。而就在MySpace的团队成立两个月后,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宿舍里创建了一个名为Facemash的网站,后来他将其更名为Facebook,仅限于哈佛学生使用。
在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Twitter创造的“#”话题标签被广泛使用,Facebook正式成为社交媒体之王,“点赞”按钮首次出现在互联网世界,彻底改写了社交媒体的用户心理。一架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目击者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张照片,获赞 1122 次,被各大媒体迅速转载。四年后Twitter的创始人告诉媒体,正是这条推文开启了一次革命,个体说话的声音从此被听见。
哈德逊河迫降事件的相关推文
这一时期,社交媒体就像一个兴奋的高中毕业生,充满希望,自认为前途光明,虽然无人寄予厚望,但却决心改变世界。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联络朋友、关注名流,目睹总统向全世界发布信息。Twitter上传播的新闻仍然值得相信,Facebook也未深陷数据泄露和政治操纵的丑闻。
到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社交平台的脆弱性暴露出来,近半MySpace用户在 2010 年离开该平台,原因被归咎于经常故障的应用程序、过多的广告、失败的公司管理和社会性丑闻。MySpace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但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他们尝试进军各类垂直领域,包括明星、时尚、体育甚至是文学,但显然,那时清高的文人们并不会在MySpace上讨论最新的深度文学作品;另一方面,MySpace也试图进行全球扩张,在尽可能多的国家设立分公司,但MySpace不得不为这样的版图扩张付出高昂代价,浪费数亿美元招聘各国团队、购买版权等等,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处于亏损状态。
第二个十年的洗牌迅速开始,智能手机迅猛发展,MySpace被抛弃,图片和视频类的社交媒体纷纷涌现。 2010 年,Pinterest作为内测版发布,采用瀑布流的形式呈现图片;同年,Instagram上线,主打照片和视频,并且用户必须要把照片裁剪成正方形。但这并未能打击用户的积极性,短短两个月内,Instagram的用户注册数量就超过了 100 万人,此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摄影不再是少数人的专长,Instagram和Pinterest的滤镜审美开始影响杂志、画廊乃至艺术本身。
在这个十年中,视频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要。用户不再观看传统电视节目,而是在YouTube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观看自己喜欢的流媒体内容,关注有趣的个人视频博主。直播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观众能够获取即时的、真实的视频,而非剧本式的、机构制作的视频。
2011 年,Snapchat横空出世,以“阅后即焚”的新颖方式,再次笼络了年轻用户的心。也是在这一年,Google宣布入局社交媒体,开放Google+,但很快遭遇挫折。一年后,Mashable的一份报告指出, Google+用户平均每月在其网站上仅仅花费3. 3 分钟,相比之下,Facebook用户每月花费的时间是7. 5 小时。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初露端倪,奥巴马的一条推文被转发 80 余万次,成为 2012 年以来最受欢迎的推文;鸟叔在YouTube上发布的《江南style》MV火遍全球,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观看次数超过 10 亿次的视频。
截至 2020 年,《江南style》MV在YouTube的播放量接近 35 亿次
巨头崛起
对Facebook来说, 2012 年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属于自己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