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推广案例推广案例
一篇虚构文章,50个公众号被封,自媒体蹭流量翻车有多惨?
发布时间:2020-03-20作者:青鸾传媒来源:全网营销点击:
干这一行,标题相似度99%的公众号推文很常见,像前不久的“这一次,我们欠xx(地区名)一个热搜”,不少这个标题的文章收获了十万,甚至百万加的阅读。
近日,多篇标题名为“疫情下的xx(国家名),店铺关门歇业,华人有家难回,xx(国家名)华商太难了!!”的公众号推文引起热议。
50 个公众号被封:内容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国外的疫情渐趋严重,对于不少人来说,获取外国疫情情况的信息渠道比较有限。有热点就有流量,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文章:
从标题来看,不少国家被点名,华商们是真的很“难”。然而,更“难”的还在后面。
这些华商们分别化名为王海、大壮等,同一个地球,相同的遭遇。每篇文章的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除了更换下国家名字以及人名、时间,这一届被糊弄的读者真的太难了。
发布这些文章的公众号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包括名字、头像以及公众号简介。
发布这些文章的公众号主体涉及三家公司,经过果酱妹用天眼查核实,三家公司都是同一个团队在操控。事情到这里就很清楚了,这是一个“团伙作案”事件。
▲图来自澎湃新闻
据澎湃新闻报道:
发雷同文章一事,微信方面 3 月 18 日回复澎湃新闻称,此类文章涉及夸大误导,微信平台已删除相关文章近 100 篇,封禁 3 个主体下的 50 个违规公众帐号。
目前,这些文章已在微信搜索不到,违规的公众号页面提示“涉嫌误导信息,账号已被停止使用”。
此外,据上游新闻 3 月 19 日消息,这些公众号的实际负责人郭红丈夫薛育明回应:
上述假消息与妻子无关,都是其一手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量和涨粉。发出后,阅读量大多是几百,粉丝也没涨。现在我还在配合公安和网信部门调查,后悔。
也就是说,辛辛苦苦策划了这么一起假新闻事件,在没蹭到流量的前提下反而把自己和公众号送出去了。
特殊时期,通过造谣蹭流量的事情一直都在发生。
9 人 200 多个公众号,自媒体造谣有多疯狂?
想必下图这篇文章不少人应该看到过(虽然可能没点开):
一篇造谣文,牵扯出 200 多个公众号, 9 人的“网络水军”团队。
据无锡警方 3 月 17 日通报, 2020 年 2 月, “嘉*娱*” “警*说事”等公众号发布《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等多篇涉疫谣言贴文,李某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介绍, 2019 年 9 月以来,李某等 9 人“网络水军”团伙注册、购买 200 余个微信公众号用于运营自媒体业务,疫情爆发后,为博取眼球、牟取非法利益,将早在 2016 年即流传的其他谣言恶意拼接、偷换内容,先后炮制散布多篇涉疫虚假贴文,引发网民大量点击转发,阅读量达数千万次。
除了矩阵式造谣,个人自媒体也从未缺席。
3 月 14 日,头条号“苏州河”发布了“从美国回来确诊新冠肺炎,还要自己花钱治病”的消息,该信息截图被疯狂转发。随后,这个账号更名为“阮星爱电影”,摇身一变成了影评号。
该信息遭到大众质疑后,其在头条号发布了道歉声明:故事是编的,只是想蹭流量。目前该账号已被封禁。
流量至上时代,自媒体该何去何从?
无疑,对于自媒体来说,阅读数、用户关注数是盈利的关键。尤其是在疫情时期,人们对真实信息的渴望程度远远高于平时。
就像我们在分析“武汉日记”一文中提到,疫情时期,传统媒体的实地报道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新媒体单靠资料查阅和信息整合的套路在巨大社会事件面前失去了“法力”。尽管如此,不少自媒体在面对疫情相关内容时,仍能相对冷静客观。
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怂人听闻的标题配上几张真假难辨的微信对话截图,这种“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文章随处可见,被疯狂转发。真相有时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不那么重要,因为好奇心已经得到了满足。但对于自媒体来说,通过造谣获取的流量,不会太长久。
3 月 1 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实施,对于自媒体人来说一场“大考”正在进行。其中,《规定》明确了内容生产的九条新“军规”,几乎已经把自媒体可能违规的内容范围都涵盖在内。
除造谣外,利用信息不对称带节奏的内容也不少。 3 月 2 日,《中国青年报》发文“停止妖魔化外国抗疫,国人‘世界观’别被营销号毁了”。
那些“专供内销”的营销号文章,并非忠实的信息二传手或忠实的呈现,而带着强烈的商业变现欲望。一是信源可疑,不是自己采写,不明来源,缺乏核实,没有公信力背书,随意截取某个片段就成文,混入信息不对称的舆论场中,填补了国人对世界了解的空白,却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二是目的可疑,不是为了让国人了解他国的抗疫情况,让信息自由流动,消除信息不对称,而是用某种畸形的价值观选择性地截取矮化他者的信息,迎合和消费舆论场上某种自大、自媚、傲骄的不健康情绪,从而成就一笔流量生意。
看似风平浪静的自媒体江湖,其实每天都在暗涌。对于自媒体人来说,倘若无法核实信息的真假,不参与不吐槽或许才是最该做的事。